原创入职征信报告PS修改流程解析

征信是各家银行将各自掌握的关于个人的信用信息交给一个专门的机构汇总,由这个专门的机构给个人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即个人信用报告),再提供给各家银行使用。这种银行之间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信用信息的活动就是征信。现在个人征信报告用处越来越广泛,比如入职、单位年审都需要用到,那如何使用PS软件对自己的征信报告进行无痕修改呢?联系老师薇tang22002顺利通过单位的审查。
一、 简版征信报告的PS无痕修改流程
1, 简版征信报告为网查PDF电子版本,自己手机银行APP均可下载,一般24小时内就可以出结果。
2, 将本人申请的个人征信报告拖入PHOTOSHOP(PS)软件中进行打开,在打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该PDF文件设置了权限密码,如图1所示:
3, 密码权限为8位数,且每一份征信报告的密码均不一样,其中密码逻辑跟本人征信的生成逻辑有直接关系,外面可以使用老师给我们的“解码器”进行无损破解。
4, 破解完成后的征信报告便可以导入PS软件对其进行无损修改。对于使用PS的修改技巧这里不过多讲述,如果需要老师技术支持可以咨询老师。
注:修改完后的PDF征信报告记得进行合并成一个PDF原始文件,不能一页一页的直接交上去,这样就会一眼被单位发现。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文件的大小,真实的征信报告文件大小一般在180KB以内,如果保存的文件太大了,肯定是不行的,这里也需要使用我们的解码技术进行压缩,如图2所示:
鉴别个人简版PDF征信报告真假分为理论逻辑层面和技术层面:
一、 理论层面鉴别真假征信报告。
1, 征信讲究的是前后逻辑关系,如果一个年纪轻轻,甚至刚毕业的人,没有对应的学历及优秀的工作岗位,信用卡的额度确高达好几万,而且发现信用卡使用记录确少的可怜,那么这份征信一定被修改过。
2, 查询机构那里出现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而前面的信用卡贷款确异常的干净,甚至只有几个账户,这种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3, 前面的信用卡、贷款跟下面的机构查询记录是有前后对应关系,机构查询记录保留2年时间,信用卡部分银行会定期查看你的征信,大部分银行不会,如何银行查询你的征信,则会显示贷后管理这条,贷款同理。
4, 以上几条如果没有几年相关工作经验是无法处理好逻辑关系,我们一眼就能发现真假
二、 技术层面鉴别真假
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某宝下载ADOBE DC PDF软件,将征信报告打开,右击,查看文档属性。
1, 原版的创建时间跟修改时间和文件的报告时间是一样的
2, 原版的制作程序为iText 2.1.7 by 1T3XT,原版的PDF版本为1.4(Acrobat 5.x)
3, 原版的文件大小没有统一,正常为200KB以内,如何报告文件超过200KB则为假报告
4, 点击其他元数据,真报告元数据只有俩条元属性,如果多出这两条以外的任何属性则报告为假,这点一定要注意,只要报告修改过这里一定会留下痕迹。
5, 原版报告打开程序为Acrobat 3.0,如果不是则为假。
6, 原版报告字体只能有这两种系统自带开源字体,如果出现其他字体则为假。
7, 真报告下面页面的“页”最后一角是缺角的,假报告的页码是没有缺角。
很多公司要求员工交简版个人征信报告文件上去就是方便留档,方便以后公司内部自查、倒推追查问责等,切勿自己随便改改交上去就行了,字母tang数字22002,字母数字连起来就可以添加到我了现在银行/第三方背调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征信审查系统,慢慢也会在其他各个行业普遍出来。
二、 详版征信报告的PS无痕修改流程
1, 详版征信报告为人民银行现场打印的版本,只有纸质原件,没有电子版。
2, 纸质征信变成电子档。很简单,找台扫描仪对报告进行扫描,如果身边没有扫描仪的同学可以去打印店扫描。分辨率建议300以上,低于这个数值打印出来的报告会模糊。
3, 使用PS软件对其无痕修改。本人使用PS的版本为CS6,也推荐大家使用这个版本,毕竟是行业内公认的经典版本。套索工具、印章工具、魔棒工具、钢笔工具、文字工具等。
4, 打印。PS修改好后导出文件保存,下面就是打印的步骤。打印出来跟原版的征信进行比较,会发现打印深了或者浅了,甚至是纸张上都有区别。这些往往都是细节能决定你的成败,特别是入职银行或者银行/财务审查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拿到手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来。
注:成败在于细节,通过大量的努力跟测试,我们最终找到了最优的无痕修改方案,如何后续需要技术交流的也可以联系老师薇tang22002。
被发现征信报告造假的后果:
i. 解雇: 公司可能会选择立即解雇你,因为造假被视为对雇主信任的严重背叛,违反了职业操守。
ii. 信任问题: 即使没有立即解雇,雇主对你的信任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这可能导致你在公司中的职位和项目上受到限制,难以获得提升或更多的责任。
a) 职业声誉受损: 造假可能会对你的职业声誉产生长期影响。其他雇主可能在未来对你的诚信产生怀疑,使你更难以找到新的工作机会。
i. 法律后果: 有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对提供虚假信息有法律制裁。你可能会面临罚款、法律诉讼或其他法律后果。
ii. 行业排斥: 一旦你的造假行为变得众所周知,你可能会受到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排斥。这可能使你更难在同一行业找到新的机会。
iii. 影响个人发展: 这样的事件可能会对你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复声誉,并重新建立在职场中的地位。
总的来说,提供虚假信息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而长期的影响。因此,诚实和诚信在职场中非常重要。如果犯了错误,及早认错并采取积极措施是缓解影响的第一步。